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理髮師

真沒想到,二十多年後,再遇見他。
  那是九月的一個下午,在醫院病房,父親因為肋膜炎已住院半月餘,姐姐正在邊上端茶送水的,我有點閒暇,也去陪著。那時,父親已漸漸康復,快要辦出院手續了。
  趁著晌午的陽光,我們幫他洗澡換衣,只是他鬍子拉碴的,頭髮也長,我們尋思著能否給他找個理髮師。可是理髮店終究還有截路,我們琢磨著能否在醫院裏遇見一個流動的師傅,前幾天還見過拎著小木箱的老師傅出沒呢!
  真巧,就在我們的目光在過道裏逡巡時,在對面走廊的陰影裏走出一個身影,一個瘦長個,徑直走進陽光裏。我們迫不及待地招呼他過來。他挎著打不帶著微笑走了過來,隨手放下小木箱。在這一霎那,我不禁叫道:老紀師傅!他謙和地輕輕一笑,我們也笑了,萬萬沒想到,他竟然是我們弟兄們小時候的理髮師,我們二十多年沒見了!大約在我十歲前,在我們鄉下,一般都是理髮師走村串戶包剃頭的,我們也不稱理髮師,而稱剃頭的或剃頭師傅。紀師傅一般半月或二十天來一次,每次都是哄著我們剃頭。在我們寂寞的童年,很少見到說話如此親切的人,因此我們都很歡迎他。但後來,也不知怎麼了,就換了一個師傅,再後來,連後來那位師傅也不來了,我們就慢慢長大了。二十多年沒見,他已經是六十開外的老師傅了;而我們,也漸漸步入艱辛的中年。
  沒有過多的寒暄,他只是邊幹活邊輕淡地向我們說起,其實前天他就看見我們了,但不好開口兜售生意的。語調含著謙卑和禮貌,在我,真是有些唏噓。記得,他的綽號叫“六拇指”,因為不知怎麼了,他的小指上再長了一個,故是六指。他還是瘦高個,但依然整潔、幹練,加上謙恭的隻言片語,一副典型的農村優秀匠人的形象。剪發、剃須、刮臉,他的整套活兒如演電影一般,沒幾支煙功夫,父親就年輕了好幾歲。我掏出一張十元的鈔票遞給他說:別找了。他死活不肯,硬是從皮夾中掏出五元塞給我。
  輕輕與我們道別,在我的視線中,他慢慢消失在人流中。
返回列表